2009年3月24日 星期二

面目全非、令人傷心的清水服務區

一個多月前,因為外景出差,再度去到很久沒有造訪的二高清水服務區。抵達的時間是早上八點多,購物與餐飲的商業行為都還沒開始的安靜時刻,服務人員正在進行清理與準備。

記得這個剛蓋好時,吸引了許多高速公路的用路人、甚至大中部地區的民眾前往一睹風采的建築物嗎?完工的當時,它為台灣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建築設計水準立下了新的標竿,到這裏的人們有種被「尊重」的感覺,不像過去一般的休息站服務區,多數都只想快快上完廁所就上車逃離。所以有人只是路過這邊,感到清新驚豔,並好好享受了相關的設施;有人卻是把它當成destination,刻意在週末或假日闔家出遊到這邊賞景、購物,記得當時的盛況還讓管理單位在停車場上立了「禁止停車超過45分鐘」,還有「禁止在服務區內的烤肉」的告示牌,顯見受歡迎的程度!

因為清水服務區的成功,也傳達了「好建築」可以幫業主吸引人潮的概念,成為創造極佳商業成績的範例。有一度,我天真而一廂情願地認為,因為清水服務區的效應,台灣也可以有「畢爾包古根漢效應」,一些風景地區的建築物能夠開始有些創意、有些美感!但是,如果你有機會比較一下清水服務區在完工之後不同時期被記錄下來的影像照片,類似我這樣的天真就會立即夢碎了!

先不提原先Grace她們曾經請阮偉明老師拍攝過的一系列照片,它們如何傳達了OMA Asia與Grace對這個建築的設計概念與執行成果,流動的空間感與具詩意的光影,是多麼讓人摒息 (這些照片曾經刊載於《DA夯》第一期) 。至少,我個人也曾在商業賣店進駐之初,拍攝了一些室內空間與屋頂平台的樣貌。而這些原始設計中希望讓人可以開闊身心的展望平台與抽象庭園,很快地被經營單位加上違建,大開餐廳,虛假的熱帶棕櫚樹與纏繞樹幹或牆面欄杆的LED電燈泡,為整個場景添上無法讓人茍同的俗豔。隨後,許多賣場的隔間或告示,一一阻斷了原本流通舒暢的室內空間,滿滿的貨架商品與廣告,充斥了空間與視覺,直到讓人無法呼吸!

這次,我再度來到清水服務區,天才的經營單位又幫它加上了入口雨庇,完全不協調的造型與線條,就大剌剌地放在原有入口與大階梯旁,所有的棚架都顯得笨重、大而無當,鋼架骨料粗壯,形式毫無美感可言!我想,是不是因為換了新的經營單位?印象中過去清水服務區是由南仁湖公司營運,現在則在入口就看到新東陽的三個大字,如果真是如此,那是否該有人去跟這個只會做肉乾肉鬆的公司講一講,清水服務區的業績如果要像過去一般再創高峰,需要的應該是減法的美學,而不是砸錢亂加東西、亂蓋新的商業空間。

其實最早在進行「建築台灣行」電視節目的組題與案例選取時,清水服務區也曾在我的拍攝報導名單中,後來因為台中主題的調整而捨去。如今看到它的現狀,也覺得真的真的不適合當成正面價值的範本而入鏡。

過去,行駛二高時如果要停車休息,我總刻意地留到清水服務區再下來,但如今,我缺乏興致了,因為它現在跟其他我們厭煩的休息站同樣擁擠俗麗。我期待有一天,新的經營者可以發現當年它創造奇蹟的真正原因,可以帶點反省的心,讓它回復當年的清麗與開敞,也讓台灣的一般用路人享有真正可以喘息的「休息」站、服務區。




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

建築台灣行,外拍結束,進入後製.......



不知道該不該說「敬請期待」?因為我不知道經過後製之後,會剪輯出什麼樣的成果?尤其因為時間壓縮,幾乎是mission impossible的後製作業,僅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而總集數卻有11集之多!

「建築台灣行」的電視節目,從去年三月底開拍,到現在,大概是整整一年的時間。這當中,當然不是一直都在拍,因為我個人的私人行程因素,父親意外離開、論文寫作等,都耽誤了製作公司一長段時間,所以一直到現在,才將外拍的部份告一段落,而眼見著新聞局的合約deadline已在眼前,製作公司現在只能沒命地趕工,希望先履行合約期限要求,再看看能有多少品質可以堅持或掌握。這就是我說,不知該不該說「敬請期待」的原因。

「建築台灣行」總共十一集節目,每一集介紹5-8個不等的台灣建築作品,這個過程,重溫了當年在雜誌工作時,繞著台灣各地看作品的日子,很是懷念。而為了讓觀眾有機會可以了解每一件作品背後設計的想法或特殊的故事,每一集都ㄠ了建築圈的好朋友們一起入鏡,進行訪談與說明,也很感謝這些朋友們兩肋插刀!

這個節目,前前後後大約共介紹了60~70件作品吧!也算是一個量,希望透過播出,可以讓更多人看到台灣仍有不少很有設計想法的建築作品、很美的空間質感、很努力的建築專業工作者。或許,節目的架構、製作方式都比不上當年林盛豐老師的「城市的遠見」系列,但是「建築台灣行」的最大特點或貢獻,應該是全部介紹台灣本土的作品,真的可以讓有興趣的人到現場去體驗、感受。而我個人最大的期待,是希望節目在公播之後,未來有機會可以發行DVD,並且成為國高中生的環境美學教育的參考教材、鄉土教學的重要參考內容。

拍這個節目,雖然過程中有不少小磨擦與心情的轉折,但是無論如何,還是感謝製作公司曾經給予的機會,讓我能首次參與電視節目的製作,有了初步的接觸與了解,或許未來還有機會可以透過電視這個媒體,傳遞更多關於空間環境的美感與價值觀。

這篇網誌,一定要在這時候寫,因為不知道當後製完成之後,我會不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情緒,甚或對於節目品質或播出效果有了不同的看法.......

好像還是無法逃避?所以,「建築台灣行」,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