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5日 星期三
2006「我們可以這樣生活」建築展--展覽作品文案
轉貼原始MSN分享空間之BLOG文字
策展人兼文案編輯
除了策展理念的文字,還用心用力的部份,是幫展出的十件作品下了標題與導言。
沒問過這十組參展建築師,或許他們不見得同意我的文字引導以及對作品的片斷詮釋,若有得罪,那就多包涵了!第一次當策展人,就讓我胡天胡地霸道一番吧!
1.車站是一幅幅台灣風景 (for洲民的捷運車站案)
車站,是起點,是終點,更該是過程。
想像一段旅程,不用下車就看盡一路風光;每到一站,車站空間就道出當地的風土---台灣的風、水、土地、候鳥,
這一路過程,就成了導覽的迎賓序列。
2. 24小時「工作」也可以 (for老龔的智邦小矮人案)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份」,讓你覺得無奈嗎?
有沒有一種工作空間與情境讓老板與員工同時覺得「我好愛來上班」!
只是放音樂以及coffee break夠不夠?
怎麼讓身心疲累的都會人趕走「週一症候群」?
3.請問你要去哪裏? (for Grace的都市匯流綠地)
公園,有時候不是目的地。
如果上班、回家的路徑就是公園,一個長長的公園、一個高高低低的公園?
可以用自己的節奏溜狗賞花、喝咖啡、看展覽、購物shopping,
這會是什麼樣的公園?
4.該說再見了…… (for黃聲遠的櫻花陵園)
道別,一向不容易。
其實,段落的起始,都在意念之間。
環境氛圍的改變與轉化,有機會讓人平和、靜心地接受。
尤其是綠水、青山的自然,更能讓人領悟花開花謝的道理……
5.學校可以這樣設計!(for欣蘋+嘉惠的新港高中)
ㄇ字型的教室加上一大圈跑道,校長室一定在制高處,活動中心一定在操場邊。
學習的場所,怎麼有這麼多「一定」?
可以不要這些「想當然爾」的「一定」嗎?
如何設計學校才可以讓大家更開心學習與生活呢?
6.好戲,在牆的另一側 (for Albert+貞夙的偶戲博物館)
街上看到一道圍牆,總讓人好奇「牆的那一頭有什麼?」
越是封閉,越是讓人想一探究竟;
越是與兩旁建築景觀不同,越是充滿神祕。
都市景觀該要和諧一致?誰應當鶴立雞群?
7.這樣的海灘一天 (for豫漳的白沙灣案)
漫步揀貝殼、踏沙逐浪,海濱漫步只有一望無際的沙灘,浪漫無比。
俗豔招展的餐飲賣店、盥洗廁所、停車場卻要出來煞風景!
要如何安排體驗的序列、如何整頓服務設施,才能悠游享受海灘一天?
8-a. 家具小島與書牆的窩 (for邱文傑的羅太太宅)
家,是日常生活的場景,裝著瑣瑣碎碎的生活物件。
如果,把物件都往中央集中成一個小島,
把書都推往牆上做成一道文化背景,
家人生活點滴就如環繞其中的詩意幸福河流!
8-b. 拉上簾子,讓我們來Party (for邱文傑的iRoo服飾店)
最好這個地方可以歇腿談天;最好這個地方可以展售商品;
最好這個地方還可以辦演唱會、電影欣賞、走秀、開Party!
沒問題,給我一道簾子,通通變給你!
9.Go! Go-Cart! (for Nancy的洲子灣賽車場)
到墾丁、到貢寮,搖滾熱翻天是時髦的「親水活動」。
住在四面環海的台灣,你想到海邊做什麼?
游泳戲水不再是唯一,
飆速追快感的主題休閒,成為海水浴場起死回生的新妙藥?
10.主在樓上照看我們 (for廖偉立的教堂案)
宗教是心靈的庇護港灣,讓人安頓放鬆。
不只宗教信仰,運動可以讓青少年放鬆、托嬰中心讓職業婦女放鬆、社區中心讓老人家放鬆交誼。 現代都會的宗教聚會所,應該是個綜合的「解壓中心」!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